鑽石的4C-淨度的分級(前段文章)

鑽石在地球內部的成長並不是均勻一致的,而是經過幾個成長的階段,
在這些不同的時期,由於溫度、壓力不均衡的變化,乃產生了內部的特徵,
包括雲狀物、結晶包體和針狀物等,這些內部的種種,我們通稱為內部特徵(INCLUSIONS)。

內部特徵的存在為鑽石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,對於地質學家而言,
可以由鑽石中所包含的礦物去瞭解其生成的環境,這些研究有助於我們去尋找新的鑽石礦源。
也可以幫原石設計師瞭解其內部的結構,加以設計切磨,以期獲得最好的結果。

這些特徵對於珠寶商而言,有的把它當成瑕疵,敬而遠之,
但事實上如果能善用這些特徵也可以幫助促銷。它的存在可以證明是天然鑽石、
以別於人造模仿品,更可用於和其它天然鑽石的區分,因為每顆鑽石內部的特徵都是它獨有的,
沒有兩顆鑽石是完全一樣。

珠寶商如果能有高倍雙眼顯微鏡,讓顧客欣賞鑽石內部神奇、美妙的世界,
並加以解說其稀少性及意義,則更能引起顧客的興趣而易於銷售。

早先的時候,人們對這些天然的特徵並沒有深入的研究,所有深色的特徵都叫「黑點」,
淺色的則稱為「白花」。由於人們對這些不同的特徵深感興趣,不斷的研究,
才發現許多內部特徵實際上是一些光學的現象,因為某些特徵的折射率較低,
所以光在這些特徵和鑽石之間,產生全反射,以致於這些特徵從某個方向看起來是黑的,
甚至於破裂面也會產生相同的現象。

鑽石中所包含的礦物晶體,經研究大概有三十餘種之多,最普遍為紅色石榴石(GARNET),
棕色尖晶石(SPINEL),綠色頑火輝石(ENSTATITE)和透輝石(DIOPSIDE),
暗棕色到黑色的鈦鐵礦(IL-MENITE)和磁鐵礦(MAGNETITE),黑色石墨和無色的鑽石及橄欖石。
分級學第九章002.jpg

品質分級的來源和命名的決定

在這世紀之初,當時的交易中心--巴黎才開始根據交易的觀點來觀察鑽石內部的特徵,
為了區分那些較稀有的「乾淨」鑽石和大多數內含特徵的鑽石,開始有了兩個名詞做分野:
「純淨」(PURE)指乾淨的鑽石,「瑕疵」(PIQUE)指內部有黑點的鑽石。

二十世紀末,美國寶石學院才將品質分級做詳細的區分,他們根據所見到特徵的數目和大小做分級的依據,
同時建立以十倍放大鏡下觀察為基準的制度,目前這種分級制度已普遍被認為是一種國際的標準分法。
分級學第九章001.jpg
以上圖文均載自【實用鑽石分級學】第九章:鑽石的4C-淨度分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GI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